建筑專業-設計理念與技術策略
此次改擴建是在原有主體辦公樓不拆除的情況下進行改擴建,原主體辦公樓北側和南側分別新擴建北辦公樓和南側禮儀大廳。另因原辦公樓是1993年竣工,1994年使用,根據現結構規范標準土建結構需檢測、加固改造,原機電設備需升級換代。
在維持原有建筑形象的同時,進行優化設計,尊重婦聯歷史和本地段建筑文脈,與周圍環境協調,體現沉穩,莊重,包容,不張揚的理念。布局上因地制宜,將原有主體南側擴建一禮儀大廳,整個建筑群體近似“工”字形,在東側圍合為一個東院,為日常人流車流提供回轉空間,南部為禮儀性出入口空間緊鄰城市綠化帶。
在局促的用地內,分散布局最大限度的滿足了建筑主體盡可能多的南北朝向,確保了建筑主體的自然采光和通風,使其形成一組主次分明,錯落有致的建筑群?!肮ぁ弊中尾季值膽?,使建筑體量盡可能的規整,且使得空氣在各樓之間形成環流,有利于組織場地通風。
設備專業-設計特點
節能離心冷機、134a環保冷媒、采用集中太陽能生活熱水、雨水控制利用室外設計了蓄水設施、風機盤管部分采用直流無刷變頻節能超低噪聲風機盤管、新排風熱回收、中水利用預留、無負壓(疊壓)供水、變頻水泵、冬季及過渡季冷卻塔制冷、大空間分層空調、大空間地板采暖等。夏季熱力檢修時采用蓄能的電加熱儲熱罐(利用低谷電)補充集中式太陽能生活熱水系統。設備選擇時注意選擇高能效比的設備??照{機組在過渡季最大限度地使用室外新風,以節約能源。
結構專業-設計特點
建設方2012年3月委托中國建筑科學院進行了抗震鑒定,調整后的結構體系,原結構梁50%不滿足、柱70%不滿足、剪力墻100%不滿足、樓梯100%不滿足、樓板根據建筑功能進行改造。 結構鑒定結論: 原結構承載力驗算及結構抗震措施檢查結構表明,結構雖有較多梁構件承載力不足,且多數墻、柱軸壓比超限、配筋不足,但主要抗震指數基本能滿足規范要求,對結構加固后能滿足后續使用抗震安全要求,具有改造加固的價值。
南樓改造結構選型:1、改造后工程結構類型同原設計,為現澆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改變層高和層數?;A維持有梁板式筏形基礎,對不滿足要求的構件進行加固,承載力滿足要求。3、注意新建辦公樓與原有結構基礎的關系,新建辦公樓的基礎要與原有結構完全脫開,并在拆除原有地下部分和新建辦公樓基礎時,注意保護原有結構的基礎。因新建基礎深度大于原有建筑基礎埋深,會對原有辦公樓產生不利影響,要采取專題論證研究,保證原有結構的穩定和安全。4、改造后結構體系: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筏板基礎。
本工程結構新樓與老樓關系復雜,老樓局部拆除卸載對原有基礎建設過程中會產生相互影響,采用有限元計算進行了地基基礎工程三項專項分析。1)進行了老樓北側局部拆除對其自身結構基礎的影響專項分析、2)新建筑基礎與既有建筑基礎的相互影響專項分析、3)新建筑基礎與既有建筑差異沉降的專項分析
電氣專業-綜合效益
本工程中供配電系統設計采用了以下節能措施:變電室設于負荷中心,節省線材,降低電能損耗;合理選擇變壓器容量,按經濟電流密度合理選擇銅芯導線截面以降低線路損耗;盡量減少負荷不平衡度以減少變壓器損耗;設置帶自動控制的低壓無功補償裝置,補償后功率因數達到0.95以上;實施分項計量。選擇節能型電器設備:采用節能型低損耗電力變壓器;采用高效節能光源;局部采用照明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統;設置樓宇自動化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