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市政協樓組團
設計結束時間
2016 年 11 月 22 日
竣工時間
2018 年 05 月 31 日
建筑功能(地上,地下)
辦公 會議,車庫 餐廳
用地性質
行政辦公用地
設計使用年限
50年
建設用地面積
4.064㎡
總建筑面積
150848.87㎡
地上面積
81085.96㎡
地下面積
69762.91㎡
本工程整體規劃用地位于通州區潞城鎮,東六環東側,其中本項目與市委組團項目、人大組團項目同位于運河東大街南側。此外項目西側和南側緊鄰園區水系,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交通便捷。
基于中國傳統建筑格局形態,與其他兩組建筑形成品字形中軸對稱格局,辦公樓自身形成一個內聚性院落,同時與常委會議樓連廊連接;新中式坡屋面與周圍自然環境融合,簡樸莊重,與新中式坡頂造型共同體現濃濃的中國風。
總建筑面積:15.06萬平方米;建筑主要功能為辦公、會議、車庫、等.建設性質:重要高層辦公樓及會議樓;建筑類別:辦公樓、文史會議樓屬一類高層民用公共建筑,常委會議廳為多層民用公共建筑;高層建筑分類:一類。
建筑專業-設計理念與技術策略
園區整體規劃理念:中軸線序列突出城市空間的秩序感,蜿蜒水系營造親切宜人的靈動空間,品字形布局體現政府辦公建筑形象,錯落有致的建筑設計滿足靈活使用。平面布局著重區分內與外、公共與私密,高效集約又互不干擾;綠化平臺,屋頂綠化面積占屋頂面積大于30%以上,為辦公人員日常休息提供交流的便捷,實現建筑的舒適性。
為了創造更加舒適的環境,達到國家綠色三星標準,項目采用太陽能光伏發電,太陽能熱水利用率30%以上,采用溫濕度獨立控制系統,市政中水利用率50%以上,雨水利用采用下凹綠地及50%以上的透水鋪裝,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比現行國家標準提高20%以上,100%采用節水型器具,采用PM2.5監測空氣質量以創造健康舒適辦公空間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為目標。
利用BIM專業技術創建出建筑、結構、暖通、電氣、給排水等專業的三維模型,根據碰撞檢測報告,精細調整管線綜合設計,以保證不同功能房間控高,形成公共空間凈高3米,辦公空間3.2米的統一辦公格局,避免了后續返工的風險。應用BIM和三維模型系統進行模數化體系研究將建筑設定在一套模數化網格體系下,通過標準化的設計,提高施工準確率,保證房間凈高。
本項目特點及難點為“時間短、進度快、變化快、要求高、多專業、多功能、多協調;
亮點為1、下沉庭院的設計保證了餐廳、健身等空間的采光及品質。
2、屋頂花園的設置,營造出多級立體景觀環境,保證辦公人員的日常休息需求及人員交流的便捷。
3、合理的立面設計保證了整體界面的完整性,及規避了屋頂設備對建筑立面及屋頂空間的雜亂影響。
4、會議空間的集中設置,實現了一定的動靜分區及會議資源的高效共享。
結構專業-設計特點
本項目地上由A~E六個結構單體組成,分別2~8層不等,地下2層且連為一體,建筑高度41.30m。各樓均采用框架-剪力墻結構,B、E樓間和D、E樓間在二層設置鋼桁架連廊。
1、地基與基礎
持力層為細砂③層、粉砂③1層,地基承載力標準值130kPa,主樓上部荷載較大,特別是持力層中度液化。綜合對比天然地基、樁基礎、地基處理等地基形式后,結合經濟適用等目標,進行了地基承載力修正分析及沉降分析,經專家會論證,最終選擇天然地基+平板式筏基的方案,相對其他方案節約了建筑材料,節省了工期,帶來了巨大經濟效益。
E樓大空間區域存在抗浮問題,綜合比較了抗拔樁、壓重、抗浮錨桿三種抗浮方案,因壓重方案需要增加較大的基坑深度,抗浮錨桿帶來防水難以處理的問題,最終采用抗拔樁解決抗浮問題。
2、 結構抗震設計
本項目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為標準設防類。為滿足建筑功能需要,部分剪力墻在B1頂板框支轉換,為加強結構性能,滿足抗震計算要求,部分柱及核心筒內設置了鋼骨。
3、 預應力結構設計
B樓、D樓部分大跨度結構,采用了預應力梁和預應力空心樓蓋的結構形式,降低結構高度,滿足建筑凈空要求。預應力空心樓蓋還能降低結構自重,增強樓層間隔音效果。
4、 E樓及連廊大跨度結構設計
E樓大跨度屋蓋采用鋼桁架結構,各樓間鋼連廊采用一端滑動、一端鉸接的鋼梁或鋼桁架,采用成品鋼支座,鋼支座滿足滑動或轉動的要求。
設備專業-暖通、空調
地上普通辦公、高級辦公、為其服務的中小會議室采用冷凍除濕溫濕度獨立控制系統。新風負擔室內全部濕負荷,室內采用風機盤管干工況運行負擔顯熱負荷
空調末端設備、冷熱源設備和空調(供暖)水系統設有能量調節的自控裝置。
空調冷水二級泵、空調(供暖)熱水循環泵、高區換熱器后冷熱水循環泵等采用變頻調速運行。
空調冷水采用7℃大溫差運行,以減少系統流量,節省水泵電能。
散熱器供暖系統,其熱源可根據室外氣溫自動調節供暖供水溫度。
散熱器采用恒溫閥自動調節室溫。
各棟建筑設置熱計量裝置。
全空氣空調系統過渡季可采取加大新風量運行模式,以利用新風作冷源。
部分新風系統設有排風熱回收裝置,以滿足節能規范要求。
一次回風空調系統送風風機采用變頻風機,以滿足節能規范要求。
變風量空調系統中,空氣處理機組的風機根據系統所需風量變化,進行變頻調速運行
地下停車庫的通風系統風機可根據車庫內的CO濃度進行自動運行控制)。
冬夏季(人員密度相對較大且變化較大的房間)根據室內CO2濃度檢測值,實現可變新風量的控制模式。
設備專業-給排水
生活給水及中水系統:
1.低區充分利用市政水壓,采用直接供水方式;
2.控制各用水點處水壓小于或等于0.2MPa,
3. 各主要用戶(廚房等)的給水干管及用水量較大處如綠化用水等均安裝水表計量,采用三級計量:總表、分表、戶表,以便有效管理及監察用水,避免浪費;
4.供水加壓泵選型符合下列規定○1應根據管網水力計算選擇和配置,保證水泵工作時高效率運行○2所選水泵在設計工況時的效率宜大于國家標準《清水離心泵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中規定的泵節能評價值○3應選擇具有隨流量增大,揚程逐漸下降特性的供水加壓泵。
生活熱水系統:
1. 采用太陽能集中供熱水系統;
2. 生活熱水循環泵采用回水溫度控制啟停;
3. 水加熱器的供水溫度不高于60℃,水加熱器被加熱側的阻力損失不大于0.01MPa;
4. 生活熱水供回水管道、水加熱器、貯水罐等均保溫;
5. 給水、熱水采用相同供水分區,以保證配水點壓力平衡;
6. 集中熱水供應系統設干、立管循環系統,不循環配水支管長度均小于或等于7m;
7. 衛生器具及配件均采用節水型衛生器具、器材,滿足《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 164的規定采用2級節水器具,生活熱水采用帶恒溫控制和溫度顯示功能的冷熱水混合淋浴器,道路澆灑、車庫沖洗使用節水型高壓沖洗水槍。
污廢水系統:地面以上污、廢水采用重力排放。
消防系統:
1. 由消防水泵出水干管上設置的壓力開關、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上的流量開關信號、消火栓處啟泵按鈕、消防控制室和泵房直接啟動等四種啟泵方式;
2.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供水加壓泵由報警閥壓力開關自動控制和消防控制室(盤)遠動啟動;
3. 消防泵一臺發生故障時,備用水泵自動投入運行;
4. 增壓穩壓泵通過系統壓力控制水泵啟停;
5. 末端試水裝置部分采用了智能型末端試水裝置。
電氣專業-綜合效益
副中心項目作為北京市政行政機關的新辦公地點和通州建設的重點,具有很重要的社會影響力。
在項目的電氣設計中,我們堅持電氣設計的系統可靠性、經濟合理性、技術前瞻性、運行安全性原則。
設計過程中,我們還堅持將節能環保理念貫穿到設計全過程。本項目選用環保節能型產品,并采用能源監控系統、遠傳系統、樓宇自控系統等技術手段。
本項目結合新版規范,設置機電系統的抗震措施,使得在發生地震時,不致發生次生災害。
智能化專業-綜合效益
A4工程智能化設計嚴格執行黨政機關辦公用房標準以及副中心網絡建設規劃,圍繞辦公、會議等核心功能,進行針對性智能化設計。
政務外網、內網、安防網絡、智能化專網網絡建設,節約本地建設核心網絡規模及成本,增強網絡安全、可靠、認證等防護,為辦公、會議、設備運維提供可靠堅實物理基礎。
建筑設備監控系統執行綠色建筑三星標準,打造建筑控制節能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