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專業-設計理念與技術策略
由于建筑位于公園內部,方案以現代建筑語言結和傳統中國園林意境,通過下沉手法將建筑主體“隱”于公園景觀綠植當中,為平面化的傳統公園創造出多層次、豐富的空間體驗。通過簡單、明確的幾何關系將建筑主體、植栽池、小品、鋪裝等有機統一,局部覆土建筑和通透的玻璃立面模糊了室內與室外,建筑與景觀的關系。
結構專業-設計特點
本工程為單層半地下結構,采用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主體結構與景觀墻、擋土墻連成整體,露天清水混凝土剪力墻長86米未設縫,采用合理混凝土配比、加強混凝土養護、使用纖維混凝土等措施控制溫度裂縫。結構層高有限,為了獲得最大凈高、提升建筑品質,采用大跨、大懸挑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樓蓋方案,樓蓋最大厚度750mm,空心率52%,施工時采用鋼網箱空心樓蓋方案。為了展現通高玻璃幕墻的整體效果,在無梁樓蓋板底沿玻璃幕墻設結構凹槽,將玻璃嵌入結構凹槽內,創造“無框”玻璃效果。
設備專業-暖通、空調
本項目單體建筑面積小,單層無地下室,與周邊景觀結合,人員流動性大,在保證室內溫度的前提下盡量簡化空調通風系統,做到節能、環保的要求:1、采用自然通風滿足室內人員換氣及衛生需求。夏季新風負荷由多聯機承擔。2、多聯機空調設布置靈活,室內外機安裝方便,根據不同功能多聯機室外機化整為零,分散布置,不影響周邊景觀。3、冬季人員活動、辦公區域采用地板輻射采暖既滿足了冬季室內溫度要求,提高了室內舒適度,又減少了采暖設備安裝對公共區域建筑造型、空間的影響。
電氣專業-綜合效益
本工程為綠色建筑三星建筑物,全部采用高效節能的燈具及光源,滿足功率密度限值目標值的要求,大幅度降低光源維護更換費用,降低能耗;根據項目規模、性質,采用就地照明開關集中設置的原則,便于物業人員管理及控制。結合建筑精裝方案,訪客中心照明形式采用反射光照射方式,減少炫光。選用環保材質絕緣的低壓無鹵阻燃類電纜。